close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冬天一到,許多女性與老人開始會感到手腳冰冷,甚至連晚上睡覺時都會不禁蜷縮成一團,必須不斷搓揉著手腳,或是使用熱水袋等保暖工具,才可能慢慢入睡。有人以為這只是氣候關係不以為意,但是如果長時間一年四季都會感到異常的手腳冰冷,那就應該提高警覺,很可能是末梢血液循環障礙,其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嚴重的心血管疾病,不得不慎!
三高慢性病患 血液循環障礙高危險群
 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,台北新光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昱宏表示,冬天氣溫突然下降,嚴重會造成血管收縮、血壓升高,導致腦血管破裂而造成出血性中風。對於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患者來說,一年四季都手腳冰冷,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其他原因,例如很可能出現了末梢血液循環障礙相關病症,或是得到一種罕見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導致雷諾氏症(冬天碰到冷水、冷空氣時,手末端變白色、再變紫色、紅色)。


血糖控制出錯 神經痛如蜂炮襲身


  糖尿病患必須嚴格控制血糖,但萬一血糖機測不準或血糖試紙過期,則可能因此引發意想不到的後遺症,不可不慎。
  一位56歲劉姓男子因嚴重糖尿病併發症導致神經病變與視網膜病變,雙腳貼滿痠痛貼布仍然痛得無法入睡,且神經痛發作時就像蜂炮打在身上難以忍受,甚至須以輪椅代步。
  過去他覺得血糖機操作麻煩,加上害怕每天採血,很少使用血糖機,直到一年多前出現嚴重併發症,才警覺居家自我血糖監測的重要性,透過使用簡單的免調碼血糖機測量,配合醫護人員輔導,作好血糖控制計畫,病情獲得控制,終於擺脫輪椅。
 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、三軍總醫院糖尿病衛教師陳思羽表示,糖尿病的自我照護最重要的就是飲食控制與血糖監測,需要患者長期且正確執行。但門診觀察發現,由於血糖機使用複雜度太高,很多病患因此卻步。一般四五十歲青壯年認為血糖機經常要重新調碼很麻煩又容易忘記。近九成老人更對如何使用血糖機「霧煞煞」。據統計,血糖機正確使用率不到三成。
  糖尿病是台灣十大死因第五位,但定期居家做血糖監測的糖尿病患者只有不到5%。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院長杜思德說明,台灣去年有8,229人死於糖尿病與其併發症,平均每一小時就有一人因糖尿病而死亡。
  驚人的是,超過三成病患對自己糖尿病症狀毫無警覺心,不曾做任何持續性治療也認為不需要使用血糖機進行血糖控制。長期下來會引起嚴重併發症,如神經病變、視網膜病變、血管病變等危機,也是洗腎患者的危險族群,甚至可能因為突然低血糖而導致心律不整或陷入昏迷。
  陳思羽說,一般民眾最常有的居家監測血糖迷思,不外乎忘記調碼、調碼錯誤、試紙放到受潮或過期,尤其調碼錯誤,可讓血糖值測量結果誤差高達43%。她建議可選擇簡單操作的免調碼血糖機,在試紙的使用上面務必注意保存期限,市面上試紙保存期限不一,試紙開封後最長可保存到六個月。
  此外要注意保存是否妥當、有無受潮而影響血糖值測量。有服用其他藥物的病患更要注意,有些試紙會受血液內麥芽糖、半乳糖、樸熱息痛、尿酸、維生素C等數值影響,為避免血糖值失準,可以選擇抗干擾的試紙(FAD-GDH葡萄糖去氫酶型式)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illgrent2365 的頭像
    hillgrent2365

    hillgrent2365的部落格

    hillgrent236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